第一张思维导图

刚开始读《思维导图》的时候感觉很兴奋,越往后看就觉得不是很实用,还是传统的线性笔记比较适合我。最近因为要记一些枯燥的数据,就把这些数据按一定的规律分类,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类似于块状结构的图形,以某个数据为中心,把相关数据联合起来,再以其他数据为中心使数据之间彼此产生联想,欣喜的发现记忆效果提高不少。看来大脑对图形的记忆确实优于单纯的文字和数字。《思维导图》看完有一段时间了,今天就试着用电脑做了第一张思维导图,效果还不错。

Read more

我们该记得什么

昨日是“五四”九十周年纪念,不过大家好像对“五四”淡忘了不少。“五四”开启了一个时代,一个“少年”的中国,发生在九十年前的新文化运动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德先生””赛先生”?白话文?还是“英雄美女、才子佳人”?“五四”精神又是什么?

那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黄金时代,机会多的能让你把命都搭进去,只要你想做。胡适、傅斯年、陈独秀都还年轻,大概那帮年轻才俊也没想到一场文化运动拉开了“少年”中国改革的序曲,那也是一个泥沙俱下的时代。在当时贫弱中国发生的一切对大众来说都是新鲜的:马路上有警察巡逻、成立了外交部,大街上开始流行画报,最为大众接受的“鸳鸯蝴蝶派”,就连鲁迅寄给他母亲的书都是张恨水的小说。那时的儿女情长就在现在看来也是开放或者是无法理解的,徐志摩与林徽因、陆小曼,胡适与曹诚英,就连鲁迅称自己的夫人为妈妈的媳妇。那个时代离我们相隔近一个世纪,我们年年都在谈“五四”,不要让“五四”变成我们心中的一个符号。或许每个人都有一个心中的“五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五四”时代。

时光荏苒,四季交替,又到一年之夏。回到三年前我们还不曾相识,如今却已各自相忘,时间真像是一把刀子,慢慢的插入你心中,就算拔出来也会留下伤口。学校还是那个学校,只不过多了楼房多了树荫,公交还是那路公交,只不过跑的更远,起点依旧设在钟楼下面,只不过站在门口再也不会等到你姗姗而来

购书如山倒

本来是去看看有没有那本《血酬定律》,结果买了五本书回来,要不是还有两本书老板只打八折,购书又超过一百了。现在的存书差不多够我看大半年的了,不是存书多而是我看书慢,快一个月了《社会心理学》才看到一半不到。现在是个人比较困难的时候,哪哪都不如意,口粮一天天的渐少,总理说的好:囤里有粮,心里不慌,我现在心里真是有点毛了,大概如同当年的李大仙: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过看到喜欢的书还是忍不住的想入,掐指一算年初到现在购书的银两为445.2,不算多,一般买书都是在当当或者卓越,网购是按需入手,存书将近才去网上挑几本,折扣比书店低,缺点是书不到手你感受不到书本的质感气息。如果是在书店买书,就像我昨天那样,看到不错的书就有股冲动,犹如唐明皇夜探杨贵妃,忍不住想占为己有。可能是看到老板那有《血酬定律》太激动了也没翻一翻,以为是以前出版的,回家一看09年4月的新版,卓越上六折老板那是八折,其他几本是五到六折。

回来的时候拐到文化路北环叉口想买份报纸,奈何紫阳已经收摊,如果你经常路过那里或在那个站牌坐车,就请买他一份报纸吧,不过现在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一份报呢

ubuntu 9.04 受难记

昨天RP大爆发,一个ubuntu装了我6个小时,弄到半夜两点,搞的我睡觉时都脑瓜疼。其实是个很小的问题,安装到第七步的时候提示“卸载分区失败”,当时只是按相关提示作为关键词搜索,无果。后来用我认为有点复杂的方法安装才发现问题所在,安装之前先把挂在的分区卸载掉。下面说几种安装方法:

Read more

原始社会人们光着屁股跑

大家是否还记得前些年的邮箱容量大战?Google率先推出G级容量的邮箱,还被当作愚人节的笑话。随后各大邮箱服务提供商纷纷跟进,1G、2G、5G直至无限量,用户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终于摆脱了看一篇删一篇,发封邮件退回被告知对方信箱已满的石器时代了。七八年前当时网易邮箱的容量是25M,应该是最大肚的了,Hotmail是2M有朋友开玩笑说是MS买不起硬盘。邮箱进入G时代,广大用户也是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信件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随时查阅,再也不用担心邮箱被撑死,还可以往里塞上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就有位老兄因为在所使用的网易邮箱里放了10G的毛片而被封号,由此引发了网友的一场大讨论

Read more

谢谢你陪我长大

再也没有相见的理由了,该拿的都取走了,目送你坐上回家的车,强挤出一点笑颜,分离也要留下最好的一面。“我以后不能来看你了”我知道,以后恐怕是永远,可能永远都不会再相见,永远不会再听到你的声音了。望着你远去,消失不见,让泪化作相思雨。

谢谢你陪我一起长大,我们总是得长大,明白以前我们似乎早已明白的道理,付出刻骨铭心的代价。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一个凄美的故事,为了爱情而相遇,屈服于现实而低头。化道两忘,大概是自欺欺人吧。

小雨下了一夜,滴滴嗒嗒滴滴嗒嗒,一首属于我俩的歌

厕所求爱,很牛很无赖

一男生手执鲜花,单膝跪地在厕所门口向一女生表白,女生大概是害羞或者是愤怒跑进厕所,表白男犹豫了一会毅然冲进女厕。这是刚在网易论坛看到的小视频,求爱的事情耳闻过不少,这厕所求爱还是第一次看到。最近看好在读《社会心理学》虽然第二章还没看完,在这随便扯一扯,也算巩固一下。

不知道求爱男为什么把地点选择在厕所门口,大概是碰巧,校园表白最常见的地点应该是女生宿舍楼下,最常见的方式是把一堆蜡烛摆成心型或者是抱上一把吉他,花当然是必备之器,浪漫有内涵。大多数人的选择总是不会错的,这就是为什么骗一个人难,骗一群人容易了。事件刚开始的时候围观的同学不多,不过从旁边同学“哇、哇”的感叹声中可以得知此类事件必然会成为校园中的焦点。这时求爱男应该还是从容不迫,按部就班的开展他的攻心行动,个人思维驱动个体行动。当围观的同学逐渐增多,事件就演变成了一个群体行动,求爱男不知不觉的就转换成了社会思维,身旁同学的反应就纳入到思维过程当中。“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果求爱男能够成功,自我象形便得到加强,自我满足也达到顶点。不过从女生的反应来看,并不怎么接受此男,所以转身步入身后的厕所,以求暂避。

如果没有围观群众,求爱男接下来会如何行动?我想大多数男人都没有冲进女厕所的勇气,五千年的文化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求爱男或继续等待或自行离开,因为女生传达的信息已经很明显:暂时不接受!但在群体性事件中,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在背后操纵着你的行动——直觉。此时求爱男大脑接受到的信息是:厕所、围观同学、欢呼声,大脑完全屏蔽了女生的感受,男生不能进入女厕等正常的理性思维。“直觉告诉我,如果我不能成功同学们会取笑我,我以后可能都不能得到女生的心了,我必须坚持,我要闯进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总是在向周围的观众表演,求爱男走进女厕的一刹那,伴随这身旁的欢呼声,心理活动是恐惧还是喜悦?或者兼而有之?“我们的社会直觉不仅因其难以言喻的影响力,也因其棘手的危险性而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有时候“自己”不可靠。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七彻八扯全是我的主观判断,科学并非是全然客观的,我还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论“的错误,幸而我只是学习,并非科学研究。求爱是否成功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消息,不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跳转后看相关影片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