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生手执鲜花,单膝跪地在厕所门口向一女生表白,女生大概是害羞或者是愤怒跑进厕所,表白男犹豫了一会毅然冲进女厕。这是刚在网易论坛看到的小视频,求爱的事情耳闻过不少,这厕所求爱还是第一次看到。最近看好在读《社会心理学》虽然第二章还没看完,在这随便扯一扯,也算巩固一下。
不知道求爱男为什么把地点选择在厕所门口,大概是碰巧,校园表白最常见的地点应该是女生宿舍楼下,最常见的方式是把一堆蜡烛摆成心型或者是抱上一把吉他,花当然是必备之器,浪漫有内涵。大多数人的选择总是不会错的,这就是为什么骗一个人难,骗一群人容易了。事件刚开始的时候围观的同学不多,不过从旁边同学“哇、哇”的感叹声中可以得知此类事件必然会成为校园中的焦点。这时求爱男应该还是从容不迫,按部就班的开展他的攻心行动,个人思维驱动个体行动。当围观的同学逐渐增多,事件就演变成了一个群体行动,求爱男不知不觉的就转换成了社会思维,身旁同学的反应就纳入到思维过程当中。“公认的成就能增强个体的自我概念“,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果求爱男能够成功,自我象形便得到加强,自我满足也达到顶点。不过从女生的反应来看,并不怎么接受此男,所以转身步入身后的厕所,以求暂避。
如果没有围观群众,求爱男接下来会如何行动?我想大多数男人都没有冲进女厕所的勇气,五千年的文化就是这样教导我们的,求爱男或继续等待或自行离开,因为女生传达的信息已经很明显:暂时不接受!但在群体性事件中,往往是一种无意识在背后操纵着你的行动——直觉。此时求爱男大脑接受到的信息是:厕所、围观同学、欢呼声,大脑完全屏蔽了女生的感受,男生不能进入女厕等正常的理性思维。“直觉告诉我,如果我不能成功同学们会取笑我,我以后可能都不能得到女生的心了,我必须坚持,我要闯进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总是在向周围的观众表演,求爱男走进女厕的一刹那,伴随这身旁的欢呼声,心理活动是恐惧还是喜悦?或者兼而有之?“我们的社会直觉不仅因其难以言喻的影响力,也因其棘手的危险性而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有时候“自己”不可靠。
女孩的心思男孩你别猜,七彻八扯全是我的主观判断,科学并非是全然客观的,我还犯了“自然主义的谬论“的错误,幸而我只是学习,并非科学研究。求爱是否成功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消息,不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啊!跳转后看相关影片
以前在我们学校就见过人家在女生宿舍门前求爱的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那女生不得不出来,估计以后也会分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