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书如山倒 In 书是生活 @2009-05-02
本来是去看看有没有那本《血酬定律》,结果买了五本书回来,要不是还有两本书老板只打八折,购书又超过一百了。现在的存书差不多够我看大半年的了,不是存书多而是我看书慢,快一个月了《社会心理学》才看到一半不到。现在是个人比较困难的时候,哪哪都不如意,口粮一天天的渐少,总理说的好:囤里有粮,心里不慌,我现在心里真是有点毛了,大概如同当年的李大仙: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不过看到喜欢的书还是忍不住的想入,掐指一算年初到现在购书的银两为445.2,不算多,一般买书都是在当当或者卓越,网购是按需入手,存书将近才去网上挑几本,折扣比书店低,缺点是书不到手你感受不到书本的质感气息。如果是在书店买书,就像我昨天那样,看到不错的书就有股冲动,犹如唐明皇夜探杨贵妃,忍不住想占为己有。可能是看到老板那有《血酬定律》太激动了也没翻一翻,以为是以前出版的,回家一看09年4月的新版,卓越上六折老板那是八折,其他几本是五到六折。
回来的时候拐到文化路北环叉口想买份报纸,奈何紫阳已经收摊,如果你经常路过那里或在那个站牌坐车,就请买他一份报纸吧,不过现在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读一份报呢
巴黎烧了吗 In 书是生活 @2009-04-11
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戴高乐一直都希望能够踏上中国的大地,不过这一愿望一直都没能实现。巴黎,一个美丽的名字,一座美丽的城市: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艾菲尔铁塔,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可这样一座有着诸多人类文明瑰宝的巴黎,差一点就毁到希特勒的手上。如果盟军再晚几天进攻巴黎,如果是莫德尔而不是他的副手接听了那个电话,巴黎圣母院会不会被成吨的炸药化为废墟?卢浮宫会不会被火箭雨扎的千疮百孔?历史没有假设,所有人一起书写了历史:艾森豪威尔、戴高乐、肖尔铁茨还有千千万万的普罗大众。在1944年的八月一个小小的念头就可能改变这座城市,甚至改写历史。
肖尔铁茨应该被巴黎人民记住,也应该被我们记住,一个懂得敬畏文明的军人,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肖尔铁茨是希特勒钦点的大巴黎总司令“一个其忠诚和能力无懈可击的人,一个能够以铁腕恢复该市纪律的人,一个知道如何毫不迟疑地扑灭人民暴动的人,一个知道如何为巴黎进行伯格多夫知道希特勒肯定会要求的那种拼死防守的人”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人,派人送信给戴高乐让盟军赶快进攻巴黎,否则他将别无选择的执行命令或被撤职。当信仰与心灵发生碰撞的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坚决执行命令使巴黎成为第二个华沙还是听听来自心底的声音?肖尔铁茨选择了后者,在象征性的抵抗满足了军人荣誉感之后就投降了,只向正规军投降。
“巴黎烧了吗”这是希特勒在最后时刻唯一想知道的问题
敬上三杯茶 In 书是生活 @2009-04-03
在科尔飞,村长哈吉又递给他一杯酥油茶,他喝下时几乎有点享受了。现在他已经跨过门坎成为朋友了。
第一杯茶,你是陌生人;
第二杯茶,你是我们的朋友;
第三杯茶,你是我们的家人,我将用生命来保护你。
一份承诺、十二年你能成就什么?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一个美国人用十二年的时间建起了六十多座学校,他的名字叫摩顿森。摩顿森为了救助队友放弃登顶K2,在返回的途中有谜了路,差点葬身于乔戈里的冰川之中。是巴尔蒂人给他煮茶,“茶能给你力气”。摩顿森攀登世界第二高峰的初衷是为了纪念他的妹妹克莉丝塔,准备把小妹生前常戴的琥珀念珠项链留在海拔8611米的峰顶上。以茶为始摩顿森在巴基斯坦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建校之路,仿佛是她小妹的指引。“尊敬的先生,你们在力量和耐力上实在不能教给我们什么,我们也不羡慕你们不安的灵魂——也许我们还比你们快乐些。在你们拥有的所有事物当中,我们最渴慕的就是让孩子上学。”